最新资讯

位置> 游戏资讯 > 祀日赋 无期迷途 今日开启 新春活动


祀日赋 无期迷途 今日开启 新春活动

更新时间 :2024-02-01 16:57:28

GM手游盒子

充值比例:无限元宝

上线福利:大部分GM手机游戏上线送:9亿9999万9999元宝。不充值也可以激情游

GM手游盒子 GM手游盒子


由自意网络发行,MBCC工作室独立研发的手游《无期迷途》于2月1日正式上线「祀日赋」活动! 在本次更新中,全新禁闭者【曜】、【杜若】、【烟烟】登场 ,【黛伦·世界焦点】、【诺克斯·破晓之暗】★★★装束,全新局长装束【问日辉】限时上架开放售卖。灰烬使徒金乌临城,十日凌空的浩劫即将降世;东方神秘使团来访,挽弓射日的神迹可否再现?狄斯城的存亡危机,亟待局长大展身手。

新春主题活动「祀日赋」上线

遥远的东洲城邦,流传着一则神兽金乌的传说。

传说此兽形如鸟,而其羽似流火,周身极热,腾飞于空犹如烈阳。

东洲人民尊其为神,供奉祭祀金乌,以求风调雨顺;如若金乌动怒,则会十日凌空炙烤大地,生灵涂炭……

现如今狂暴的金乌突然现身内海外围,灭顶之灾或将到临,狄斯城又将何去何从?

「日将出兮东方,金乌归兮故乡」

2月1日维护后~2月22日,通过体验活动关卡、击破BOSS、完成述异志略、扫荡主线副本等途径获取活动代币【金乌纹饰】,赢得全新高危禁闭者【烟烟】、限定称号【传颂神话之人】、头像框【飞光】、勋章【乌羽之章】【金辉神略】【祀日绝赋】、唱片【祀日歌】、意识晶核、搜索令、异方晶等丰厚奖励!

活动追踪限时开启

2月1日维护后至2月22日09:59,限定追踪「鎏日焚空」限时开启,狂厄级禁闭者【曜】、高危级禁闭者【烟烟】【伊格尼】【温蒂】限时追踪概率提升!

※以上新增禁闭者【烟烟】将在限定追踪行动结束后加入「常驻追踪行动」及「常规追踪行动」继续获取,限定禁闭者【曜】将暂无获取途径。

2月1日维护后至2月22日09:59,活动追踪「玉骨流香」限时开启,狂厄级禁闭者【杜若】、高危级禁闭者【烟烟】【伊格尼】【温蒂】限时追踪概率提升!

2月1日维护后至2月22日09:59,返场·限定追踪「光影留痕」限时开启,限定狂厄级禁闭者【黛伦】限时追踪概率提升,每10次追踪必定获得至少1名【高危或高危级以上】的禁闭者,任何时候获得了高危级或狂厄级禁闭者,计数重置。

※以上新增禁闭者【杜若】【烟烟】将在活动追踪行动结束后加入「常驻追踪行动」及「常规追踪行动」继续获取,限定禁闭者【曜】【黛伦】将暂无获取途径;

※「光影留痕」返场·限定追踪行动的保底计数会累计在返场·限定追踪中,本期追踪行动结束后,期间追踪保底次数会继承到下一期返场·限定追踪行动中。

※「限定追踪行动」「活动追踪行动」「常规追踪行动」「常驻追踪行动」之间的保底计数均不共用,相互之间独立计算,请局长们留意界面提示。

全新装束限时上架

来,把手给我,放松,站这里……嗯嗯,就是这样,不愧是我看中的主角!

“聚光灯会一直闪烁,掌声和欢呼也将永不停歇……哼,来吧,和我一起,去成为世界的焦点吧。”

长夜终尽,黎明将始,一剑划破黑暗。

“死亡天使……他们是这么称呼我的么?真可惜,我不是无血无泪的天使……我没有翅膀,明明只能在地上爬行,却还是想要仰望天空。”

由东方使节团特制的巫祭服饰。天灾既至,便以一己之躯,张弓对日!

本次更新中,全新禁闭者装束【黛伦·世界焦点】【诺克斯·破晓之暗】、局长装束【问日辉】,将于2月1日维护后至2月22日09:59限时上架开放售卖。

活动期间,另有「究乐极宴」系列【卓娅·至高交涉】★★★装束,【辰砂·谦候致意】★★装束;「异格神祇」系列【卡米利安·梦寐私谕】【福克斯先生·晨昏游戏】【观星者·月夜绮谈】【麦昆·灼心妄景】★★装束;「狂野深宵」系列【迪蒙·霓虹之下】【嘟嘟·知音难觅】★★装束限时返场售卖。

新春福利活动

2月1日 开服后~2月22日 04:59,「绝世高手」玩法活动限时开启,活动开启后,局长需操纵澈移动并投掷斧头来击中怪物,关卡内存在可利用的机关和墙壁,寻找出正确的角度并命中怪物后即可通关。通关指定数量关卡即可获得包含活动限定★★装束【澈·不速之客】在内的资源奖励。

除此之外,新春活动期间还将举行「金乌曜日」特别登录活动及「金乌纪行」签到活动,局长在活动期间进行登录即可在活动页面中领取限定登录奖励【逐光影鉴×10】;累计活动签到10日共可领取【逐光影鉴】×14、体力补给Ⅴ型等丰厚资源奖励。同期帕尔马废墟、记忆风暴限时全天开放!

情人节限时活动

2月14日 05:00~2月26日 04:59,「巧克力大作战」玩法活动限时开启,本次活动内,局长需要通过选择运算符号的顺序来完成禁闭者们设置的运算挑战,积累足够的巧克力数量来通关关卡。每个关卡中存在3个房间,局长需完成当前房间的挑战才可前往下一个房间,不同的选择顺序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挑战结果。完成所有活动关卡后,还可获得活动主界面所设置的禁闭者角色所赠送的专属巧克力及活动限定★★装束【玛奇朵·意乱情迷】、异方晶等资源奖励。活动期间,「绮梦恋歌」系列【普希拉·午夜瑰雨】【泰特拉·夜幕边缘】★★装束亦将限时返场售卖。

禁闭者审查更新

2月1日开服后,游戏内将新增【曜】【杜若】【烟烟】审查剧情,局长可通过【管理局-审查】入口进行体验。

除此之外,活动期间还将新增禁闭者【曜】【杜若】【烟烟】「疑凶追影」试炼……数不尽的惊喜尽在此次新版本中。2月1日,新的故事与挑战已经解锁,期待着各位局长的到来!

关于《无期迷途》

《无期迷途》是由MBCC工作室开发的手机游戏。在黑环灾变侵袭的末日阴影下,你将作为【米诺斯危机管理局】的局长,带领各位禁闭者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揭开各个诡秘事件的真相,以及追踪那些仍未收容的禁闭者。


《完美国际2》2023新春活动正式开启

《完美国际2》于1月11日早上8时起,全服停机进行更新维护,预计维护时间将持续3小时。
请大家注意调整自己的游戏时间,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更新说明:一. 福兔贺岁,新春大吉2023年1月11日更新后-2023年2月7日24:00,《完美国际2》新春活动正式开启:人物等级80级及以上的玩家上线即可于界面参加新春活动,一同迎接新春佳节!兔年大吉·转新机活动时间:2023年1月11日更新后-2023年2月7日24:00活动地点:“新春活动”界面活动详情:玩家可点击“新春活动”界面的“求签”,从签筒中抽取“小吉”、“中吉”、“大吉”、“大吉大利”四类卦签。
活动奖励:抽到四类卦签均可获得数量不等的“皇家特供栗子糕”、“星云散聚石”及活动代币“兔年福印”*7/天。
若在“求签”中抽到“大吉大利”,将额外获得“吉祥兔宠物蛋”和限时一个月的炫彩称号“绝无仅有的1%锦鲤”!福兔迎春·辞旧岁活动时间:2023年1月11日更新后-2023年1月15日24:00活动地点:奇乐冒险王国活动详情:奇乐认识了新朋友吉祥兔,吉祥兔会在每天12:00、14:00、16:00、18:00、20:00、22:00这六个时间段来到冒险王国游玩,奇乐忙着准备新年,拜托各位玩家做一次向导,带吉祥兔在王国内逛逛。
活动期间吉祥兔会持续给身边15米内玩家送出最多66层新春祝福并不定时发放大量红包,获得66层祝福的玩家可以在奇乐处完成任务,并获得每日奖励。
活动奖励:每日可获得玄荒宝藏礼盒*3、兔年福印*23/天;红包有大概率开出数量不等的兔年福印,还有小概率开出100鸿利元宝大展宏兔·暖新春活动时间:2023年1月16日00:00-2023年1月20日24:00活动地点:祖龙城北(550,678)活动详情:害羞的吉祥兔为了感谢玩家的向导,来到了祖龙城北(550,678)担任送信员。
活动期间,玩家可以每日到“吉祥兔”处接取新年拜访任务。
拜访任务分别为“大展宏兔·归群之马”,“大展宏兔·家国之情”,“大展宏兔·百业之兴”,“大展宏兔·四海之义”和“大展宏兔·团圆之宴”,五个任务按时间顺序每日开启,过期后不能接取。
活动奖励:春风暖雪鲜馥饺*23、灯映康安五色汤圆*23、唤灵原石*1、凌云图纸包:庆新春*1、兔年福印*23/天注意:此类任务必须在领取日内完成,任务跨天失败且不可再重新接取。
萌兔贺岁·神仙到活动时间:2023年1月21日00:00-2023年1月27日24:00活动地点:奇乐冒险王国活动详情: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活动期间,玩家可以在奇乐冒险王国找到穿上新衣的“吉祥兔”,接取 “萌兔贺岁·神仙到”任务,集齐福禄寿三神即可通过吉祥兔的挑战,获得神仙的祝福,在世界频道喊出2023的新年梦想,获得丰厚奖励及“神仙到”,集齐7个“神仙到”可以获得永久2023年春节定制炫彩称号“2023梦想成真”。
活动奖励:猎魔2) 每个阶段的称号都会激活不同的属性,具体如下:三. 图鉴收录,兔年大赏集齐2022年度时装、飞行器、骑宠图鉴新品内容的玩家可以领取该分类下的年度礼盒,此类礼盒当前无法使用,礼盒解封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更新后。
所有“虎年收藏家礼盒”将在2023年1月11日更新后替换为“兔年收藏家礼盒”并清空收集数量,清空后“虎年收藏家礼盒”将不可再领取,满足条件且未领取的玩家请尽快领取。
通过“兔年收藏家礼盒”获得的兔年贺岁时装、坐骑、飞行器均为绑定版,且与商城上架内容同款。
若在1月11日更新前已通过“虎年收藏家礼盒”兑换过往期贺岁时装、坐骑、飞行器,则可在更新后将其兑换为兔年贺岁时装、坐骑、飞行器。
四. 扬眉兔气,商城上新新增扬眉兔气系列礼包1)扬眉兔气成长礼包2)扬眉兔气精炼礼包3)扬眉兔气乾坤鉴礼包4)扬眉兔气战灵礼包5)扬眉兔气图鉴礼包6)扬眉兔气符纹礼包7)至尊传送石(限时一年)8)至尊养生石(限时一年)注:扬眉兔气系列礼包均账号限购1次。
以上礼包及物品上架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8:00--2023年2月8日8:00时装新增2023瑞兔锦年女装(石榴红)2023瑞兔锦年男装(石榴红)飞行器新增2023萌兔迎春系列飞行器坐骑新增兔嘟嘟五. 其它1 奇乐冒险王国开启;2 修复好友备注和好友分组功能异常的问题;3 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7日期间,时空狩猎开启全民白帝模式,时空狩猎者需要统一接受白帝祝福;4 学习过被动技能【气贯霄汉】的角色在白帝祝福状态下,可以获得10级气贯霄汉的技能效果。

无期迷途爱缇技能一览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无期迷途中爱缇的技能介绍,爱缇是龙与天空岛活动的狂级角色,其技能类似橡木匣,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群攻伤害,爱缇无法造成破核,这点比较可惜。

无期迷途爱缇技能

投掷-普攻

爱缇通过法杖聚合能量进行攻击,每段造成自身攻击一定比例的法术伤害。

主宰者-必杀

爱缇在指定范围生成【星阵】,凝结一定数量的【天宿】持续攻击范围内的随机敌人,每颗【天宿】会造成爱缇自身攻击一定比例的法术伤害。

加速运转-被动

每当爱缇触发特性时,获得一定比例的攻速提升,持续一定时间。并使爱缇下次施放的【主宰者】的【天宿】的数量提升一颗,最多为4颗,该效果会在爱缇下次施放【主宰者】后移除。

游戏规则-天赋

战斗过程中,每个敌人死亡后有一定概率生成【宝石】,禁闭者在花费短暂时间拾取【宝石】后能够获得增益效果,持续一定时间,相同【宝石】的效果不能叠加。

红色宝石:获得一定比例的攻击速度提升。

绿色宝石:获得一定比例的伤害减免。

蓝色宝石:获得一定比例的法术伤害提升。

初始特性:爱缇每次普通攻击时有一定概率凝结一颗【天宿】攻击敌人。

狂厄深化:爱缇的初始特性触发概率提升。

专属烙印:【天宿】在对敌人造成伤害后,所有【天宿】对该敌人造成的伤害提升,持续一定时间,该效果最多叠加4次。

春节典故是什么?有哪些的春节典故?紧急!!!紧急!!!请知道者立即回答!!!!!!!

春节的来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 ,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于是节前就在门脸上贴上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
当春姑娘来到门口时,会念一遍寄托新一年美好愿望的句 子,这一念,好运真的来了。
同样寓意的事情还有挂大红灯笼和贴福字及财神像 等,福字还必须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到了。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
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
团圆夜,家家户户阖家欢聚,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
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
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 扫除污秽。
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 仪 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
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选在年初三。
老人自年满60虚岁开始,每十年在春节期间设宴庆,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门拜年,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直到元宵节(正月十五)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扫尘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写 春 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诗人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贴 门 神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对联。
每当大年三十日(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纷纷上街购买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铺纸泼墨挥春,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
门神在传说中是能捉鬼的神茶和郁垒两兄弟。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 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 用来驱鬼避邪。
南朝·梁·宗憬《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萘,右郁垄,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茶、郁 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 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福倒啦 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是指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
明太祖朱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
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
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
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
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如今,福字不仅仅是过年专用,还被制作成了很多吉祥物品,如:五蝠捧寿的花瓶,带有福字的编织品等。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多为手写,如今,为了方便、快捷多为印刷品,不过,那苍劲有力的笔触依然带给人们美好的祝福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
除夕晚上,与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东京梦华录》第十卷《除夕》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除夕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关于除夕守岁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日守岁。
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
范成大在《卖痴呆词》中吟道: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苏东坡也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现代守岁时,全家欢聚,开怀畅饮,同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如老人给孩子讲故事猜灯谜,大家一起行酒令、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夜半时分还要煮饺子迎新年。
常言道:黄金易得,韶光难留,爱生命,惜光阴,这也许是普天下守岁之因吧!席振起在《守岁》一诗中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拜 年 大年初一,人人都早早起来,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柴萼的《梵天庐丛录》称: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这在我国民间已成为传统的习惯。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将贺年片放到铺盒里送给对方,称拜盒,以见庄重。
到民国初期,贺卡的设计越来越精致,透露出浓浓的艺术与时代性。
那么,拜年这一习俗又是怎么来的呢?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做年。
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它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
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
平安爆竹 春节期间,无论是繁华的城镇,还是偏僻的乡村,辟辟叭叭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给节日增添热闹的气氛。
鞭炮又叫爆竹、爆仗、炮仗。
放鞭炮庆贺春节,在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鞭炮起源于庭燎。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子做成的火把,由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就会发出辟辟叭叭的响声,古人称之为爆竹。
最初燃放爆竹是为了驱逐山妖恶鬼,后来,人们为了过一个平安年,便于正月初一鸡鸣而起,先于庭前放爆竹,以避山妖恶鬼,称为平安爆竹。
年兽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
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
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
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大年三十儿和大年初一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而北京人俗称大年三十儿。
老北京人们历来将年夜视为正式的年禧,因为它正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时候,许多送旧迎新的重大庆典都在这天举行。
除夕夜的庆典工作,实际上这天的午前就开始了。
供桌上燃起香烛,肃穆庄严的气氛随之而起。
20多天的准备工作,大多半是为除夕夜的庆典而操劳的。
大年三十儿的主要内容有:佛堂上供:老北京人家,几乎家家有佛堂,所供之神有观音、关圣、财神等。
不过佛堂的规模相差悬殊,有地位人家可能是一层小楼,或一间正厅,而贫苦的百姓家可能只有一个小佛龛。
不论佛堂规模大小,除夕夜一律要上供。
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
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
此外供桌前还要有照例的五供,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
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
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
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
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
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
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
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
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吃团圆饭是除夕夜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置办的年货中,大部分是食物。
准备工作包括烧制年菜。
一般在除夕之前,分门别类将食品蒸煮、烹、炸、炖,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只等年夜全家品尝。
当然主食自然是水饺,至于馅的优劣,则看家庭生活状况而定。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虽然热闹,但太费时间,现在人们为节约时间,已不注重自制。
较开放的广州,从1985年春节开始,已出现扶老携幼到酒楼吃团圆酒了。
守岁之风俗早在晋代就十分盛行在当时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守岁时所点之蜡烛,叫守岁烛,是一种特制的粗蜡烛。
实际上守岁是消磨时光的综合活动。
大家吃饱喝足之后,尚未到接神之时,利用这段时间消遣一番,俗称守岁。
含意高雅一些,将守岁说成是珍惜光阴,或为长辈祈年益寿。
不管怎么说,守岁时大多以娱乐为主,如搓麻将、斗纸牌、推牌九等,这样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亥时交子,到了诸神下界的时候了。
关于守岁,也有传说。
古时有小妖名祟,除夕时出来害小孩,家长们为保护孩子,故而守祟,因谐音,又叫守岁。
文人守岁,大多做诗抒怀,有的触景生情,有的总结旧作,有的展望未来,留下了不少名篇佳句,这种守岁,算得上是积极有意义的了。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
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
有的因家庭成员未到齐,可能拖到丑、寅之时亦未可知。
过年,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一般这段时间大人们忙于筹备工作,管得较松,可尽情玩耍,除了一年一度的放鞭炮之外,最想往的是压岁钱。
传说压岁钱也与祟在除夕出来害小孩有关。
因为祟害怕包着铜钱的红纸包,不再害孩子,故而称压祟钱。
实际上,长辈给晚辈小孩钱,是皆大欢喜的事,故而沿袭至今。
年字的三种含意 一、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
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
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
这就是历法的雏形。
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
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
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
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
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
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
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
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
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二、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
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
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
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
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
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
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
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刻,民不聊生。
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
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
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
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
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
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
后世逐渐称元旦。
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
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
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
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
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但是阴历同时存在,因为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直接相关,农时是耽误不得的,所以我们现在把阴历称为农历。
农历的正月初一公称为春节。
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春节放假三天,供大家欢度节日。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春节的故事。
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
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
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岁 时 节 令 岁时节令也就是岁时、岁事、时节、时令等事,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
南朝梁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是我国较早出现的一部记载地域性岁时习俗的笔记小品,反映了古代荆楚大地的社会景象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各种岁时风俗活动的产生,显示了我们祖先对自然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探究其根源,即是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
荆楚传统的节俗活动,丰富多彩,难以尽述。
仅以春节为例。
腊月过了一半,荆楚各地就开始有了年终的气氛,街上有了西瓜子、花生米、年糕等各种各样的年货出售。
此外,印着灶王爷、门神、财神的年纸,象征喜庆吉祥的年画.春联也纷纷上市出售。
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各地就开始有了过年的气氛。
二十三日被称为过小年。
也是灶祭日。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人。
到了十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
去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家家户户要备年货、贴春联。
大年三十晚上,所有的人家要团年。
晚饭时美味佳肴一起摆上,饺子是必备之物。
在包饺子时,有的家庭还放进枣子,寓示着早生贵子。
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此时,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名叫红包。
到了晚十二时,家家鞭炮齐鸣,吃年糕、饺子,迎接新年的到来。
《荆楚岁时记》这样记述古代荆楚人民过春节的欢乐情景: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魈、恶鬼。
每到初一这天,家家户户争相燃放爆竹,以吓退怪兽。
正月一日,绘二神贴门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谓之门神。
为祈求平安,人们还在门户户上贴门神、挂桃符来驱逐邪恶。
《荆楚岁时记》还描绘了春节隆重而欢庆的场面:长幼悉正衣冠,以次祥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
进屠苏油,......凡饮酒。
次第从小起。
大年初一,男女老少人人穿戴齐整,到亲戚朋友和邻居家拱手作揖,相互祝贺拜年。
各家还为拜年的客人准备了糖、水果、糕点、瓜子等款待品。
人们频频举杯,畅饮丰收美酒,年幼者首先品尝,享受着节日的优待。
从初一到初五为止,新年的各种禁忌将解除。
初五又称为破五。
从初六开始,人们开始做家务干农活。
从十三日到十七日为灯节,商店、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玩狮子、舞龙灯、采莲船、唱地方花鼓。
《太平广记》载:在江陵,提灯祭是在一月十五日举行。
这天无数的男男女女沿着河边走过。
十五日既是灯节的中心日,又是元宵节。
人们把它看作新年的最后一天,吃元宵,逛灯会,喜庆万物更新,新的一年有一个好开头。
这样,自过小年以来近一个月的荆楚正月节令活动便告结束。
春节看花市 林伯渠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长安幻想新春全面联动,「玉兔庆新春」大服火爆开启!

新春即将来临,由诗悦游戏制作、宋轶代言的竖版回合捉妖手游《长安幻想》正式开启了全新活动:新春庆典,作为目前市面上少见的竖版回合制+养成游戏,自12月27日首发以来,就稳居APP Store畅销榜前10。为了回馈新老玩家的支持,《长安幻想》迎来春节版本更新,放出了超丰厚的活动奖励,同时还与《满江红》开启国风联动,邀请多位达人共同演绎长安新春会,想必在线人数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坐骑系统首发 成长之路不孤单】

作为新春庆典的“预热”,《长安幻想》终于上线了御灵师们心心念念的坐骑系统,只要玩家的等级达到66级,就可以在游戏中从御灵掌事手里领取到兽灵玉佩,开启自己的坐骑养成之旅;本次一共开启了逍遥羊、飞天笔、太一驴和七彩灵鲲四款坐骑,获取方式为随机模式,同时搭配特色坐骑提升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坐骑具有特殊天赋技能,每一个坐骑都可以拥有多个天赋,并在坐骑升级时候获得一次天赋三选一的机会。此外坐骑本身还拥有魂玉空间,通过不同的魂玉组合可以让坐骑获得不同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游戏的策略性,满足玩家们更多搭配需求。

【新春庆典活动多 趣味+福利别错过】

人多更热闹!在除夕当天,《长安幻想》会上线「庆新春」春节大服,可以容纳更多御灵师参与进来,共同打造长安盛世;本次的新春庆典一共有四个活动,新春拜年活动需要三人参加来完成默契大挑战,可以获取拜年福袋,贪吃年兽活动属于刷怪活动,在每天早上十点开始,会有四个时间段在地图上出现小年兽,大家需要趁着年兽吃铜币的时候,用烟花攻击年兽,就可以领取到年兽福袋。

至于财兔压岁活动,则被很多玩家戏称为存钱罐,活动期间每天消耗一定的资产,就可以得到满当当的压岁钱;最后一个则是寻觅福袋活动了,俗称寻宝,新春福袋将会随机掉落在长安城的各个角落,通过跟NPC对话能够获得线索,大家快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福袋吧。

【携手电影IP联动 与达人打造新春神曲】

除了游戏中的活动,《长安幻想》还积极开展线下联动,日前游戏宣布与目前热度超高的开年大戏《满江红》开启 “国风联动”;又赶在新春贺岁档与万达影城达成院线广告合作,在这个全家一起进影院的节点,播放专属的宣传广告,想必也能引来一波人的关注;与此同时,《长安幻想》还加入了线下楼宇广告,范围覆盖国内主要一线、二线城市,还有各类商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住宅区、商业区都可以看到《长安幻想》的新年宣传海报。

同时,《长安幻想》也打造了游戏的第一场“长安新春会”,携手舞蹈、音乐、小品、COS、动画等多领域多位达人,联合演绎“长安春晚”,给玩家带来欢乐!今日,就有舞蹈和音乐板块的作品发布,旨在打造一首欢庆洗脑的新春神曲~达人在评论区也有开展红包抽奖活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前往抖音,点击#长安幻想新春会话题参与活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手抄报:春节习俗(例)

中国春节习俗 祭 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
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
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
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
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
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
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
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
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
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
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
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
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
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
自是巳后,暴至巨富。
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
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对于灶王爷的来历,说起来源远流长。
在中国的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早在夏代,他已经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
据古籍《礼记·礼器》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为灶神。
《庄子.达生》记载:灶有髻。
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
《抱朴子.微旨》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
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
民间则流传着一个颇为有趣的故事。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
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
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
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
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
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
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
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子。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
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
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
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
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
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
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
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
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
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
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返回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
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
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返回 春 联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
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
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
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
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返回 年 画 过年,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挂贴年画。
一张张新年画给家家户户平添了欢乐的节日气氛。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
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不过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这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
其画构图生动活泼,热闹非凡。
此画曾给鲁迅先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正如他说的那样,这幅寓教于乐的《老鼠娶亲》,不但唤起成年人的兴趣,对儿童的艺术感染更为强烈。
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
此话即源于此。
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
返回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在古代的中国,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三十晚上是个关。
有户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家中瓶粟早罄,年货毫无。
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筹莫展,听得邻家的砧板声,痛苦到极点,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便拿刀斩空砧板,一边噔噔地斩,一边眼泪潸潸地落……,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古代,过年喝酒,非常注意酒的品质,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在这些酒中间,流传最久、最普遍的,还是屠苏酒。
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屠苏是一种草名,也有人说,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孙思邈每年腊月,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告诉大家以药泡酒,除夕进饮,可以预防瘟疫。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以后,经过历代相传,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逐人饮少许。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故贺之;老者失岁,故罚之。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但精神却很乐观,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虽然年老也不在意,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直至清代,这一习俗仍不衰。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
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
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
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
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
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返回 守 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人在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
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
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在远古的洪荒时代,有一种凶恶的怪兽,人们叫他年。
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年兽就要从海里爬出来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
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腊月三十晚上,天不黑就早早关紧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为消磨时光,也为壮胆,他们就喝酒。
等年初一早晨年兽不再出来,才敢出门。
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
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
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
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
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
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
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
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星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
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
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
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
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 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
返回 爆 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
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
《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
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
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
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
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
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
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返回 拜 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
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
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
成为时尚。
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
以图吉利讨口彩。
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
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
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
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
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
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
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

无期迷途李维技能一览

无期迷途中李维是龙与天空岛活动的新增危级禁闭者,该角色在对敌人造成伤害的时候还能附加生命流逝效果,这种效果能为李维回复一定比例的最大生命值,下面附上技能详情。

无期迷途李维技能

缔约申请-普攻

李维挥舞拳头进行攻击,每段造成自身攻击一定比例的的物理伤害。

欺诈契约-必杀

李维主动示弱并定下一份“公平契约”,提升自身一定比例的法抗,持续12秒,期间无法自动恢复能量。

契约陷阱-被动

李维在受到敌人伤害时,会对其附加【生命流逝】标记。

【生命流逝】:每秒造成李维法抗一定比例的物理伤害,持续一定时间。

追加条款-天赋

【欺诈契约】持续时间内,以李维为中心的九宫格范围内所有敌人受到【生命流逝】的伤害提升一定比例。

初始特性:擅长防守的禁闭者,可以同时阻挡2名敌人,最大生命值提升一定比例。

狂厄深化:【缔约申请】命中敌人时,敌人每携带一种【生命流逝】状态,李维回复一定比例的最大生命值。

专属烙印:李维对敌人造成伤害时,敌人每携带一种【生命流逝】状态,其承受伤害提升一定比例,持续一定时间。

(被不同角色造成的【生命流逝】状态,视为不同种类的【生命流逝】状态。)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